因为安邦伦家的土地房产渔船是早年他老一辈连骗带抢,仗势欺人,吞并的别人家的财产,曾几何时在日兆县那也是呼风唤雨的家族,哪能甘心受他于登海的欺负,只是这几年逐渐没落,气势上有些输给于登海。

        安邦伦有个儿子,脾气很坏,虽然年纪轻轻,书却不好好念,既不想种地也不想打渔,就喜欢舞枪弄棒练个武功,气得安邦伦整天打他骂他,从来不给他好脸子看,这个儿子七八年前就远走高飞,没了音讯。

        于登海胡乱找了个借口,先把安邦伦的家丁、伙计、长工给打散的打散,收编的收编,身边没有帮手的安邦伦就被于登海没收了土地、渔船。

        安邦伦到县衙告他,孝敬县太爷的钱没有于登海孝敬得多,县衙断案便偏向于登海,所以安邦伦被县太爷直接交给了于登海,并被关押进了于登海的大牢里。

        于登海的私人大牢位于村东头,他和周管家咯噔咯噔地朝大牢方向走,用不了一袋烟的工夫就能到。

        村东头有数十余间青砖大瓦房,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用五莲山上的石头铺就的青石板路,两边的路肩成笔直的平行线,石头与石头的缝隙就像巧手女人缝制的衣服针脚那么细密,又厚实又宽阔的大道能够同时并行六挂大马车,石板路上能看出经常有大马车碾压的车辙,村子里的石板路修得也结实耐轧,日兆全县里的路大部分都是泥土沙石路,跟别的地方比,安家村的路就是在全日兆县城排名也能够数一数二。

        路边矗立着一排排的垂柳,蓬松的柳枝像姑娘的披肩发整齐划一的下垂着,几乎就要触摸到地面,

        它随着风飘荡着,随着风飞舞着。路两边既有青砖结构的瓦房子,也有木质结构的房子,错落有致,有卖海鲜干货的,有卖渔网渔具的,有卖粮食的,有卖酱油醋盐的,店铺门口挂着的吊牌来回晃荡着,店家与路人见于登海和周管家及数个家丁簇拥着走过来都赶紧低下头,孩子们也躲进妈妈的怀里,怯生生地偷看着于登海一行人。

        第三章释放私牢囚犯

        于登海的私人大牢远近闻名,令人不寒而栗,大牢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民宅,门前是一片碎石地面的小广场,矗立着几根粗悍的木桩,两层小楼,楼下有个硕大的黑漆木门,侧面的院墙也有一扇双开门的大木门,院墙里的大树沿着院墙的墙体伸向远处,有两个家丁提着红缨枪在门口来回懒散地游荡着。老远看见于登海向大牢走过来,两个家丁赶紧把小楼的大门推开,于登海等人在家丁的簇拥下进入黑洞洞的大门,家丁们又把黑大门关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