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首长重新坐了下来,脸上洋溢着赞许和期望的笑容:“王林同志是个动脑子打仗的将才。通知前线,给予独立旅全体指战员通令嘉奖!特别要表扬他们的通讯保障人员。告诉他们,延安为他们感到骄傲!希望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创新,打出更多这样的漂亮仗!“

        夜色渐深,窑洞内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但一位首长却再次拿起那份战报,目光停留在描述战役最后阶段的部分,若有所思。

        “等等,还有一点,我想我们应当单独拿出来强调一下。”他敲了敲烟斗,神色变得格外严肃,吸引了另外两位首长的注意。

        “你们看这里,俞济时最后组织的撤退和反扑。”他指着电文中的一段,“部队主力溃败之际,他能迅速收拢部分精锐,佯装溃退,实则精心设伏,利用地形打了个回马枪。这一手,极其厉害!若非他自己算错了新兵会炸营这块,独立旅追击的部队恐怕就要吃大亏的,甚至可能被敌人扳回一局。”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俞济时是败了,败得很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他看成一个一无是处的蠢材。恰恰相反,他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是蒋介石的嫡系爱将,北伐时期也是立过战功的。他的失败,有轻敌冒进的原因,有对我军战术不适应的原因,但绝非纯粹的无能。他在最后关头表现出的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证明他不是一个孬种,是个厉害的对手。”

        另一位首长缓缓点头,接口道:“说得对。我们必须让我们所有的指挥员,尤其是打了胜仗的指挥员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胜利了,不能冲昏头脑,不能把敌人想象成泥塑木雕。敌人里也有能人,也会总结经验,也会垂死挣扎,甚至能在绝境中使出杀招。这次是俞济时,下次可能是胡宗南,或者其他什么人。轻视任何一个对手,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因此,我提议,”第一位首长郑重地说,“将俞济时最后这次‘败中设伏、绝地反击’的战例,单独整理出来,附在嘉奖令和战术总结之后,一并下发各部队。要求各部队,特别是团以上指挥员,必须认真学习研究。”

        他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要让他们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们是当时的俞济时,在那种劣势下,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第二,如果我们是追击中的王林,应该如何既能扩大战果,又能有效防范敌人狗急跳墙式的反扑?要通过这个反面教材,让我们的干部学会客观、冷静地分析对手,尊重对手的长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警惕性。打了胜仗,更不能有‘天下无敌’的飘飘然思想!”

        这个关于客观评价对手、警惕骄躁情绪的单独指示,作为对此次大捷的另一项重要总结,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它旨在为那些因连续胜利而可能滋生的轻敌情绪敲响警钟,确保军队既能从胜利中获取信心,也能从对手身上看到值得借鉴和警惕之处,始终保持冷静与强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sxmbdfnkj.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