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教授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特别是朱大珂这样一个学术光环和新闻光环都加诸己身的同济教授?

        除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批评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外;

        这位在特定历史时期踩着谢进上位的文艺评论家、批评家,2006年被《凤凰杂志》评为“影响世界未来50位华人榜”成员,也是《政右经左版》评选出的“年度百位华人公共智识分子”之一。

        在这个时代,后者尚属于褒义词,还没有被害群之马污名化,不过离这一天似乎也不太远了。

        论起来,微博的诞生和大火就是诱因。

        在网络时代,伪公共智识分子借关心公共话题之名,行谋私利之实,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同时,他们将自身视为真理的代言人,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强行发言,却因学科专业限制,难以对所有社会公众问题保持客观、全面的认识,这种文化立法者的心态也引起了公众的反感。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知识分子朱教授,早晨六点半就已经起床了。

        他从小生活在书香家庭,父亲是浦东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也是民主党派人士;

        母亲是音乐老师,是他艺术和电影兴趣的启蒙者,两人对他的管教很严,早起读书是严厉的家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