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子,小舵子哭得红红的眼睛,泪花还挂在眼眶里。

        第十八章

        先生说:“我让账房给你们准备些盘缠带着路上用,你们都回学校打好行李带上书,到胶澳见你娘也别耽误念书。海蜇,你们也都回学校打点一下行李,准备参加学校的活动。你们第一次出远门参加社会活动,老师会叮嘱你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老师们肯定会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公元1919年4月底的济南,虽说入春已经有些日子,谷雨都到了,天气还是那么寒冷,街道上的大槐树上早已冒出树叶嫩芽,可是,大街上还有不少行人依旧穿着裸露着棉絮的黑灰色破棉衣急匆匆走着,洋车车夫们依旧两手交叉揣在棉袖里,蹲着的站着的,聚在一起闲聊等着搭洋车的客人。

        自日兆来济南的学子们有几十人之多,还有来自其他县市的学子们也陆陆续续抵达济南火车站,没想到省城的火车站这么热闹。好大的站台熙熙攘攘挤满了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人,火车虽然停下来,可还在嗤地喷着白气,铁道上,仍旧有过路的火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咣当声驶过,站台上有小贩子推着木轮车,声嘶力竭地叫卖着窝头煎饼之类的食品。

        海蜇他们紧跟着带队的老师向前挤着走着,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但也顾不上看热闹了,生怕掉队迷路。老师们也不断地吆喝着,叮嘱只顾说话的学子们快跟上队伍,千万不能走散了。海蜇他们随着人流,好不容易走出火车站。

        他们来到站前的广场,这里的人来人往的更多,有小商小贩们售卖五花八门东西的,有排队买火车票的,有乞讨要饭的,有洋车夫吆喝招揽客人的,有花枝招展的女人卖弄风骚不知道想干什么的,有腰扎铜扣板带横鼻子竖眼,牵着狗四处打量人的,有人拿着小旗子,指挥着一队队刚下火车的学子们到广场出口集结。有几十个身着黑色警察制服,肩上斜挎着洋枪看热闹,脑袋上歪戴着警帽,浪里浪荡无精打采地杵在路边,既没坐像,也没站像,窝窝囊囊警察混混。海蛎子头一回进大城市,愣把自己看呆傻了,心底里有些恐慌不知所措,她轻轻拽了拽小海蜇的衣角:

        “海蜇,这里的人比咱日兆县的人可多了去了!”

        海蜇看了看海蛎子那傻乎乎的样子怪可笑,笑了笑没吱声。海香忽然叫了起来:

        “快看,那个圆顶是什么?旁边那个塔的塔尖上,还有几个大钟!”

        石磨子擦了一把鼻涕赶紧显摆自己见多识广:

        “老师说过,那圆顶是欧洲哥特式建筑,比咱两城公学堂要更洋气,更大,像教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