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重拾仙法第142章球赛
学生们在一起踢球时,基本上没什么章法可言,虽然有时也会有体育老师指导,但毕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也大都没有打过真正的比赛,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执行力度和贯彻打法了,几乎都是一窝蜂,球在哪儿,一堆人就在哪儿,再加上技术水平都一般,甚至大部分人连球都拿不住,球传出去以后,其他队员能不能接住,大概率都是凭缘分的。
另外还有体力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进球靠的都是个人的发挥,所谓的脚法,技术,战术配合,呵呵,基本上不存在的!
还有很多人,在比赛时因为对方的防守动作大一点,立刻就反唇相讥,“我靠,你特么至于吗?不就一比赛吗?那么拼命你有病吧?”可关键是,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是少数!
赵山河一直认为,比赛是个严肃而认真的事情,比赛就是比赛,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扯淡!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方面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要勇敢面对困难,顽强拼搏,为了集体荣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而另一方面提倡却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让人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到底是比赛重要,还是友谊重要?全凭队员们自己临场把握吗?
这种教育理念造成了一个很奇特的后果:但凡是在非身体接触或高强度对抗的团体比赛中,中国队员往往都能顽强拼搏,都有很不错的成绩,反之就基本上完犊子了!很多人会立刻拿出第二种理论来安慰自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吗?那蹴鞠还是中国人发明的呢!如今三大球里,唯一说的起话的还是女排,即便那样还是隔着网子!
赵山河最喜欢德国队,喜欢他们那种不到最后绝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即便输了,也不会低下头颅,因为他们会拼尽全力,严格而坚决地执行教练的各种技战术安排,他们无论输赢都会赢得对手的尊重,可何况他们那种既讲究技战术配合,又强调身体对抗,大拼体力的风格打法,非常对自己的胃口!
再看看亚洲足坛,长期被日本韩国、伊朗沙特霸占着前列,赵山河认为除了一些人为的政策性和制度性问题,从根儿上来说,还是教育出了问题!从小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和所谓“狼性”,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所谓的“客气”,换来的除了对手的轻视和嘲笑以外,真的有友谊吗?子曾经曰过,“威风是打出来的,尊严是打出来的,真理更是打出来的!“如果我们在对阵巴西德国意大利等足球强国时,没事儿就削他个3比零,你放心,有的是人愿意和你保持“友谊”和“相互尊重”!
赵山河看着眼前无聊的“胶着战局”,竟然还有时间不停地在脑海中反思着各种问题,真有点吃错了药的感觉,“我也真是疯了,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这帮人在干嘛呢?这么客气的还踢个屁的比赛呀?自己玩过家家呢吗?”
整个上半场,对方数次冲锋到本方禁区前沿,但是前锋队员的心理素质一般,总是仓皇起脚,毫无威胁可言,赵山河一看出球的角度,就能判断其威胁程度,以至于上半场快结束时连球都没摸过几次,更别说做出扑救动作了。
满以为上半场会在双方互交白卷中结束,谁知道临终场前,场上风云突变,己方的后卫在防守时一个失误,被对方过掉了,然后连拉带拽地想拖住对方,最后倒地时还用手拦下了对方一次并没有什么威胁的射门,白白得了一张黄牌不说,还送给对方一个点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