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汉朝并不是和亲的开端,却是后世大统一王朝和亲,甚至是卖国的理论依据。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和亲+岁币策略,每年赠送大量丝绸、粮食和金银,试图以经济手段缓解边患。而这些所有对外媾和的支出,全部都是由汉朝的农民承担。当晁错提出贵粟政策试图建议减轻农民负担时,却遭到既得利益集团强烈反对。

        这种宁与外寇,不予家奴的做法,最终导致西汉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王莽改制时全国土地兼并已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境地。

        东汉显然也没有因此就改进多少。

        而到了怂宋时期,每年向辽国输送银10万两、绢20万匹,而后甚至扩大到了西夏也要给钱。看着似乎花钱买平安,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开销都转嫁到了普通宋朝百姓身上,比如额外增收的丁身钱和和买绢等。方腊起义之时,喊出的口号就是废除花石纲,减免身丁钱,但是宋朝宁愿调原本防御金国的西军进行镇压,也不愿意放弃吃了多年的这块肥肉。

        最终在靖康之时,统治阶级的女眷被金兵当成是肉BQ,痛哭流涕高喊耻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显然没有。

        因为到了辫子朝的时候,对外屈膝便是达到了巅峰造极地步……

        而这种传递了千年的传统,并没有因为辫子朝倒下,就消失了。

        一方面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固化,他们明白他们所有特权的根源来自于对内部民众百姓的压榨,所以既得利益集团宁愿割让外部利益也要维持内部特权。

        另外一方面是封建王朝的一代目死后,二代目以及后续的统治阶级子孙的无能,治理能力的低下所产生的路径依赖。这些名曰精英,实为废物的统治阶级子孙,更习惯通过财富转移维持表面稳定,而非进行触及根本的制度革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