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临行前夜,荀恽更是私下找到族兄,有没有理不太清楚,但是动之以情绝对少不了,族兄,此战虽有小挫,然最终夺回军堡,挫败司马懿南下图谋,确是不争之事实。父亲大人于前线,身系全局,日夜操劳。若是将士浴血,换来却是不谐之音,必然令父亲忧心,动摇丞相对将校之信任,岂非亲者痛仇者快?且曹子诚乃丞相族侄,深得信任,此战之功,亦关乎我颍川荀氏之声望……兄长明察秋毫,当知其中轻重。

        荀绍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

        他看到了战场痕迹,听到了许多证词,但直觉告诉他事情绝非曹義战报描述的那般完美。

        然而,曹義和荀恽的热情招待,韩浩以及老兵们的沉默,同族兄弟的恳请,外加上曹氏的压力,以及想到叔父荀彧在当下豫州的艰难处境……

        他最终选择了妥协。

        他告诉自己:军堡确实夺回来了,这是最大的事实。

        至于过程如何,伤亡多大,谁指挥有功,在丞相急需胜利的大局面前,或许真的没那么重要了。追查下去,除了让所有人难堪,甚至可能引发内部动荡,还能有什么好处呢?

        就连当事人韩浩都选择了沉默,那么他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那么,为什么韩浩,以及韩浩的老兵会沉默呢?

        因为在封建王朝之中,申诉,尤其是越级申诉,成功率太低了……

        被各种神剧所涂脂抹粉的大辫子,实际上就有一条越级申诉的条款——平民必须先告到县衙,越级上告就算有理也要先挨板子。板子轻一点,直接打残废,重一点的,也就物理消除了申诉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