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张贴,赵云亲署的承诺,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心,也堵住了部分悠悠之口。
蓟县以北,一段淤塞多年的旧渠旁。
烈日当空,数百名精壮的汉子赤着上身,喊着粗犷的号子,挥动着简陋的锄镐,奋力挖掘着淤泥。汗水和泥浆混合在一起,顺着他们黝黑的脊背流淌。
监工的已不再是冷面的乌桓战士,而是几名穿着整洁布袍、手持简牍的年轻文吏——他们是辛毗新近录用的寒门士子。甚至连寒门都算不上,只是略微懂一些文字,通一点算术的寒门当中的寒门,落魄子弟。
毕竟类似于郭嘉的那种寒门,腰上还有玉,怀里还有酒,而这些落魄子弟,有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因此被准予成为了书佐文吏之后,在这个阶段也是倍加的勤奋。
至于以后会不会变质……
肯定有人会变的,但是不是现在。
王三郎,这一片清淤三尺深,宽五尺,记你今日满工!
一个年轻吏员高声喊道,在简牍上认真划下一笔。
被喊到的汉子抬起头,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咧嘴一笑,露出焦黄的牙齿,谢刘书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