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

        看那个架势那个气场,人们也能猜出那是本县的县太爷。不一会儿,一匹大白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马上骑着一个头戴花翎身着蓝色补服官袍,腰间斜挎宝剑的官老爷,在他身后跟着一个骑着枣红马头戴花翎身着浅蓝色官袍的官爷,再在官爷的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清兵,每个兵都肩扛着洋枪,腰挂着大砍刀,那气场大的真叫令人震撼。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清兵。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唢呐、洋号吹得震耳欲聋,尤其是鞭炮礼花炮满天飞。五只大鼓并排一溜“咚!咚!咚!”,五只大钹(bo勃)五只大锣齐刷刷跟在大鼓的后面,按照鼓点的节奏发出强烈的金属撞击声。

        “快看!”

        董海香叫着。

        顺着海香手指的方向,一个胖墩墩的大汉,上身穿着黑色短褂,下身穿着黑色缎面大裤衩,手臂纹着不知什么图,像是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走来,手里还牵着一条吐着舌头的大狼狗,大胖子身后跟着一群人,也是摇晃着走路,虽然都没挎刀扛枪,但那气场仍令人胆寒唯恐躲之不及。

        “杜老虎!”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叫起来,来人正是陶帮帮主杜明凯。

        一会儿,又一拨人走进酒店,他们身着打扮都很普通,穿着倒很一致,像是街头耍棍卖艺的,都不知是哪路神仙,没有人认识他们,看热闹的人好生奇怪,他们是谁?也敢来这地方凑热闹?其实,这拨人领头的是庞志林,由于都是官府衙役身份,都身着官家便装,所以穿戴一致。日兆县的老百姓都还不知道,其实这拨人是日兆县城最大的帮会,新码头帮。紧接着,绸布帮帮主诸葛文轩,茶帮帮主安吾道人称刀爷,粮帮帮主安吾台人称刀二爷,也耀武扬威悉数登场。这一拨一拨的来客是日兆县城的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名人了,他们是日兆县的天,是日兆县的地,日兆县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没有被他们认可的任何事情,别说想有什么动作,就是有个想入非非的念头那都会招来横祸血灾。

        第十一章各路霸主聚会

        酒店内部已经被整理得非常富丽堂皇,显得那么高贵,那么庄重,一楼大堂实际上是个巨大的大议会厅,正北的方向是个舞台,在两侧是深红色丝绒幕布,上上下下布满了粗大的已经点燃的白色蜡烛,烛光随着微风跳动着,舞台上摆放着数张桌子都用红丝布盖着,数把太师椅也分别用红丝布裹着,景泰蓝的大茶壶、茶具,各色水果花生瓜子等等码放得整整齐齐。舞台的大厅摆放了六十几个大圆桌全用红丝布盖着,同样摆放着景泰蓝大茶壶茶具,各色水果花生瓜子等,在靠近舞台的右侧还摆放了一个小方台上面什么都没有,舞台的顶棚吊着十几个纸灯笼没有光亮,看来是没有插蜡烛的空灯笼,也不知道有何用途。尊贵的客人都在休息室装模作样地寒暄。各自的手下人以及受邀商贾等,都围坐在圆桌,清兵们则席地而坐在议事厅的两侧,其余的清兵都在酒店周边帐篷里等着。

        司仪站在舞台中央大声地喊:

        “时辰到!敬请各位贵宾入席!”

        大厅里立马响起一片叫好声(注:清代没有鼓掌习俗),日兆知县老爷第一个由上场门走向舞台,紧跟着的是日兆县的名医郎中安郁玟、清兵参领官爷,随后是清兵军校安祥德,再后跟着的是庞志林,依次是杜明凯、安吾道、安吾台、诸葛文轩。(注:清代不设立乡镇一级政权,行政官务等事宜由当地威望最高的人代理,叫乡绅,不是官方任命,也没有官方资助。安郎中是各个帮主最敬重的人,也是帮主们有关生老病死事宜最需要的人,且跟帮主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所以被推举为乡绅。)会场上说话寒暄的嘈杂声,端茶倒水吆喝声,座椅推来拖去声,孩子哭闹声,零星的鞭炮声,乱糟糟的声音充斥在会议厅内外。忽然,一阵大堂鼓和铜锣急急地敲响起来,只见两个衙役身披红绸带,一个衙役在猛烈地敲击大堂鼓,另一个衙役随着鼓点敲击着铜锣“咚咚咚咚!?,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压住议事厅所有的嘈杂声。衙役们足足敲击了一分多钟才停了下来,这时,会议厅已经鸦雀无声,众人们知道要开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