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能吃苦的人靠着这个小小饭店,有时候一年能挣到3万美金,几乎相当于普通阿根廷人收入的10倍。

        传统的饮食秩序在这里被打得稀碎,工业化流水线的饭堂,快餐越来越流行,底层人只需要花上20比索,就能吃到饱,对于刚刚来到这个城市,没有工作的人来说,还是相当划算的。

        廉价的猪肉,鸡肉,还有各种蔬菜供应了布兰卡市的菜篮子,人们虽然反对阉割猪猪,但是阉割后的口感征服了他们,而给电完猪猪后,给他们放血也不是很人道,但是确实比原来好吃的太多。

        养猪成本比养牛低,而且猪肉开发的菜式更多。

        路边摊成本压缩到极致的饭菜,更是10个比索就能对付,市政厅建设的菜市场和国营米店,批发价和零售价并不贵,布兰卡粮食储备公司把价格打了下来,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些米饭的口感比较普通,圣赫塞吃过几次,估计是品种问题。

        布兰卡日报曾经采访过一名叫路易斯·陈的华裔阿根廷人,祖上是华夏的闽省,在西贡定居,战争后逃离越南,来到了阿根廷。

        他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2年前来到开发中的布兰卡市,因为没有太多技能,只能在华人餐馆后厨帮忙,没日没夜干了1年半,也没有太多提升,好在他省吃俭用,在巴伦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存下了5万比索。

        现在自己开路边摊,虽然很累,但是挣得比餐馆打工好太多了,现在每个月能赚6000比索,比饭店的3100比索高了一倍多,他说他未来要开一个中餐馆。

        圣赫塞看报纸的时候看了一下,让人专门去研究了这个这家路边摊,打了饭来吃。

        经过圣赫塞的计算,这个路边摊每个月至少能挣3万比索,不过他也惊叹于这个年轻人的低调,估计也是怕惹麻烦,好在布兰卡市治安非常OK,巴伦银行对存款保护也很好,现在这个小伙子应该快成功了。

        菜色干净卫生,廉价,量大管饱,虽然比不上什么好吃的菜肴,但是确实算不错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