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瑗答道:
“儿臣并不通兵法,无法揣度兵力战术,只能从外界因素去考量,认为杨沂中败因有三。”
“其一,儿臣猜测,江南屯军内有可能瞒报军饷,亏数巨大,看似有万卒之力,实则能战之人不过千数,其余皆是老弱病残或屯田农役,被用来滥竽充数,中饱私囊。”
赵瑗说出这一条其实并不奇怪,赵构早就在杨沂中战败后便派人前往江南暗中调查,确实如赵瑗所言。
赵瑗也说了,他只是猜测,而这猜测和早先赵构的想法几乎一致。
这让赵构的眼神里更添了几分欣赏。
他为帝十余年,向来欣赏那些能够与他在想法上不谋而合的臣子,例如秦桧便是如此。
所以他将秦桧送上了宰相之位,而那些不能顺着他心意,捉摸不透他想法的臣子,他就只会嫌弃他们聒噪,将其打压下去。
这种情况往好了说叫做喜欢有共同语言的人,但放在赵构这个皇帝身上,就成了自大狂妄,听不了逆耳忠言。
第23章我推荐我岳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