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江南屯军和水患这两个问题如果现下交给你,你认为该如何处理?”
“儿臣认为,调查江南屯军亏空一事不应声张免得打草惊蛇,派人暗中查访最为稳妥,若真确有其事,也不宜大张旗鼓的派人缉拿,如今绍兴合议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我大宋境内不易再生兵戈,江南更是漕运和米粮要地,若是出事,我大宋又要损失大好修生养息的机会,儿臣觉得可以再借用缉拿张澄漕运逃党为借口,顺理成章的派人前往江南,降低江南贪腐官员的戒备,再找一网打尽的机会。”
“至于水寨匪患,儿臣觉得江南屯兵既然缺乏战力,若要从其他地方调取兵力剿匪,只能平白浪费国库民生,可以诏安为主,分化为辅,,等江南肃清之后,直接将愿意归降诏安水寨征调进江南屯军之中,补充江南驻守兵力,让那些匪自己剿自己,我大宋可以不废一兵一卒,将江南水患清理干净。”
赵瑗的计谋让赵构沉思了许久。
他原先只是想要拿这些东西考教一番赵瑗,却没想到赵瑗却给出了让他如此满意的答卷。
他心中已有意动,于是问道:
“那如此计划,元永你觉得谁去做最为合适?”
这合适的人选赵瑗可太多了,南宋名臣无论老的少的都在他脑海里提溜了一圈。
成名已久的老臣就有李光,赵鼎等人,年轻还未崭露头角的更是多得十只手指都数不过来,诸如胡铨,陈康伯,虞允文等。
这些人的名字,甚至还有一半都记录在老师范冲给他的本本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